項目概述
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濕地是唐河與白洋淀交接的區域,在雄安新區建設中,將承擔生態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由于人為活動長期干擾,自然的入淀口濕地風貌變成了農田、旱地等,濕地生態系統嚴重退化。
正和恒基針對白洋淀唐河入淀口生態環境退化和生物多樣性降低等問題,以入淀口濕地保護與恢復為愿景,在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尊重現狀的基礎上,實施生態基底工程、生態水文工程、水質凈化工程、水岸構建工程、植物群落恢復工程、動物生境營建工程、濕地景觀構建工程與科研宣教工程,為鳥類、魚類、底棲動物等生物提供棲息地,恢復濕地生物多樣性,致力于打造低影響、近自然、可持續發展的濕地生態系統。
項目創新點
正和恒基從2018年開始實施的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濕地生態保護項目,采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以最小人工干預為原則,尊敬自然,降低破壞環境的可能性,充分結合場地現狀條件、環境、氣候等多種要素,力圖以保護與修復為出發點,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干擾。
通過設置生態緩沖帶,合理劃分功能區域,攔截周邊村鎮初期雨水以及生活污水等點源與面源污染。通過生態手段有效治理、預防潛在污染物,保障濕地正常功能的有序運行。此外,聯動智慧監測和科普展示,融入環境科普教育和科研監測系統,形成鳥類、兩棲、水生、昆蟲、植物等多元化的科普教育體驗區。
①重自然
通過基礎空間地貌的塑造,構成場所生態基底。梳理濕地平面布局, 重塑生態,形成藍綠交織的生態廊道。
生態水體與植物群落的營造,創建豐富的生物棲息樂園。依據場地現狀合理布設水陸格局,科學構建濕地生態系統。
濕地生態演替,構建完整的食物鏈體系。為建立健康可持續的濕地生態系統,通過恢復濕地水文過程、水質凈化功能、濕地動植物生境,最終構建完整的生物鏈系統。
②低影響
通過設置生態緩沖帶來合理劃分功能區域,攔截周邊村鎮初期雨水以及生活污水等點源與面源污染。通過生態的手段來有效治理、預防潛在污染物,保障濕地正常功能的有序運行。在濕地與周邊村莊交界處,一條條綠堤成為生態緩沖帶,攔截來自周邊村鎮的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染等。項目團隊根據濕地的空間地貌,重塑生態系統,形成藍綠交織的生態廊道,優化唐河水入淀后的水流路徑,增加水力停留時間。根據濕地的功能區劃和景觀需求,項目團隊對蘆葦等植物種群進行選擇與搭配,提高植物對水體中富營養物質的吸收等,達到水質凈化目標。
③趣科普
以生態監測及科普展示兩種路線來串聯基地,以各種形態展示區域特質,包括鳥類、兩棲、水生、昆蟲、植物等,來提供多元化的趣味體驗及教育,結合智能設施打造有趣的科普場所。
項目成效
項目的實施優化了白洋淀生態格局,促進了白洋淀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為白洋淀地區乃至華北地區的近自然濕地生境開啟了示范之窗,將成為區域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有機結合、高質量發展的樣板。